“营养价值丰富,是安全的滋补佳品。”“用了30天,恢复年轻体态”……近期,玛咖、玛咖酒、玛咖精片、玛咖干果片等保健品被鼓吹有强身健体、提神醒脑、调节内分泌系统等作用,而“改善性功能,提高生育能力”则多数被放在宣传第一位。玛咖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吗?
玛咖热销市场
玛咖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根茎形似小圆萝卜,有黄、紫、黑三种,以秘鲁出产的价值最高,我国高海拔地区也有种植。
蒜一样的圆球形大头,上面长着茂密的叶片,下面伸出一条长长的根,外观看起来有点像天麻和人参的综合体……通过商家的后期加工,用来切片泡茶,或是磨成粉做成胶囊。
玛咖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走访商超、土特产销售店、药店发现,不少店家把玛咖放在显要位置,根据品质不同,每斤售价在500元至3000元之间。此外,一些玛咖酒、玛咖精片等玛咖衍生品销量也不错。而在网络上,玛咖销售更为火爆。在淘宝网上,记者搜索关键字“玛咖”,相关宝贝5.21万件。同种规格的玛咖干,价格从十几元起到上千元不等,同种规格的玛咖干,价格也从几百元每斤到近6000元每斤不等,价差高达数十倍。
在一家销售最高的淘宝店中,记者发现,某品牌玛咖精片每瓶销售68元,月销售36338件,并在网上宣传玛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DA、美国太空总署推荐使用。记者查看发现,玛咖在网络宣传词上,各个商家基本上都宣传其功效,其不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在对玛咖“神奇功效”的各种宣传中,“提高性能力”这一点最吸引人的眼球,不少商家宣称它能“提高男性性欲,改善性功能,治疗不孕”等。
玛咖只是新资源食品
玛咖到底是食物还是药品呢?“维基百科”中称,玛咖是人畜都可食用的一种食物。但玛咖含有硫代葡萄糖苷,在大量摄入后,会与食物中的碘发生反应,使人患上甲状腺肿大。
据资料显示,2002年卫生部正式批准玛咖进入中国;2011年5月卫生部第13号公告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而所谓新资源食品,指的是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且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比如人参、芦荟等。也就是说,玛咖在目前官方的界定就是普通食材,跟萝卜、白菜没区别。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巩宏斌介绍,玛咖的鲜根可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晒干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秘鲁当地土著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饮用。
玛咖壮阳无循证医学证明
服用玛咖真的有神奇的“壮阳”效果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主任医师张志超表示,作为一种植物,它的提取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后确实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玛咖具有提高性功能的作用,在临床医学上也没有使用玛咖作为药物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不孕不育等生殖系统疾病。
张志超指出,目前玛咖保健品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消费者吃了玛咖类保健品有明显的改善性功能,需要警惕购买的产品是否添加违禁品。“如倒闭的蚁力神公司,其宣传产品能有效提高男性性功能,但其检测中发现产品含有处方药浓度的昔多芬。昔多芬和某些含有硝酸盐类的处方药(比如硝酸甘油)或违禁物质(比如硝酸戊酯)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血压显著降低至一个不安全水平,威胁人体健康。”
此外,在我国目前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中,包含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减肥等27个项目,但并不包括补肾壮阳、活血通络、滋阴壮阳、壮阳补肾等相关功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公开提醒,不要购买声称具有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也就是说,商家在宣传玛咖时,如果使用了类似“壮阳的性保健品”等字眼,都属违法宣传,是不被允许的。
张志超还提醒,如果男性有顽固型性功能障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去看,不要盲目迷信市场上炒作的“壮阳圣品”,以免贻误病情。
“世卫组织推荐”、“诺贝尔奖获得者研发”、“正在风行全球的抗衰老革命”……这所有神奇词汇都在描述一个最近大热的产品——酵素!朋友圈里代购成风,电商平台备受热捧让酵素产品上演着各种传奇故事,甚至连买来材料和罐子在家自制酵素也成了一种风潮。酵素真有这么神吗?
关于酵素的3个真相
1.“酵素”一词的本意是一类蛋白质。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酵素”是个日语词汇,先被引进台湾,辗转进入大陆。其实在规范的中文里,它早就有个正式的名字——酶。酶是大多数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各种酶的缺乏往往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毛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说,目前发现的酶除极少数是核酸以外,绝大多数属于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云无心看来,酵素作为能催化生化反应发生的蛋白质,如同一部智能手机,可实现很多功能。但市场上的酵素产品用来口服,就像在废品收购站翻出了几个不知道能不能用的手机,并且砸成了一堆碎片。
2.酵素进入胃肠后会“失活”,起不到减肥、降脂等功效。
云无心表示,酶是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存在的基础是蛋白质的完整结构。一般的蛋白质,吃到肚子里,需要经过胃液很强的酸性环境,而且,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
然后,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酶到了小肠,还要接受更强大的蛋白酶攻击,会被切得七零八落,被分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几乎没有能保持完整的。即使有完整的,想要发挥作用还得“碰巧”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但如果真有这样的酶,都会是生物学上的重大发现,不会只默默存在于营销广告中。由此可见,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分解,没机会进入细胞,不可能起到宣传中的减肥、降脂等各种功效。
3.自制酵素和泡菜没有本质差异。
很多人觉得打广告的产品值得怀疑,自己做便宜又可靠。网络和书上都有很多制作方法和食谱,一般方法是把水果洗净切片,按一层水果、一层糖的顺序装入玻璃罐内,密封后放置在阴凉处,浸泡3~6个月后就可以喝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郗旺指出,这种原料加糖,密封存放的制作方法,本质是一种自然发酵,因此做出的所谓水果酵素实质就是一种发酵制品。
云无心也表示,这个“自制”的过程并不新鲜。如果把水果换成蔬菜,得到的东西叫泡菜。而且,制作泡菜的工艺经过了很长的摸索和实验,与之相比,“水果酵素”的不确定性还要大一些。最后获取的水果酵素里根本没有能够产生神奇功效的营养物质,更无从谈起达到各种广告里的目标。
功效还不如直接吃水果
郗旺表示,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组成是十分多样的,除了发酵需要的酵母菌或乳酸菌外,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微生物也在蠢蠢欲动。一旦制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发酵过程中杂菌“占山为王”,这样生产出的“水果酵素”非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而且,郗旺指出,整个发酵液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量很低,别提按广告中“一天喝100毫升”,就算喝上一公斤,获得的总蛋白质也不过0.2克,还不如吃上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况且即使吃下了那少得可怜的酶,也无法发挥其作用。
此外,绝大部分的酶需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外界施加的也无法进入细胞内部。因此,可以总结出,通过吃的方式补充酶是无效的。如果真的想调节体内的“酶”水平,需要从平衡营养、加强锻炼、作息规律等入手,让身体健康起来,这样体内的酶水平才会正常。